Close

 

專書與專書論文

專書
專書論文
  • Huang, C.-J., Li, Y.-Y., & Lo, Y.-Y. (2020). Taiwan: From nationalizing science to democratizing science. In T. Gascoigne, B. Schiele, J. Leach, M. Riedlinger, B. V. Lewenstein, L. Massarani, & P. Broks (Eds.), Communicating science: A global perspective (pp. 849-864). ANU Press. https://doi.org/10.22459/CS.2020.35
  • 黃俊儒,(2016/12)。台灣的公眾科技溝通。邱美虹主編之《台灣科學教育研究與實踐》,頁365-390。台北:高等教育。(具審查制)

  • Huang, C. J. (2016) .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aiwan. In Chiu Mei-Hung (Eds.).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s in Taiwan :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, 279-297. NY: Springer.

  • 黃俊儒,(2015/4)。跨科際視角下的科學傳播三階段論。蔡明燁、王驥懋、唐功培主編之《界定跨科際》,頁161-184。台北:教育部。(具審查制)

  • 黃俊儒,(2015/2):科學傳播與科學實作。鄭榮輝與林陳涌主編之《科學實作教學理論與實務》,頁97-118。台北:高等教育。(具審查制)
     

專書文章
  • 黃俊儒,(2022/12)。假新聞、陰謀論與意識形態:疫情中的科學溝通。林文源與「記疫」團隊編著《記疫:臺灣人文社會的疫情視野與行動備忘錄》,頁280-289。台北:大塊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22/1)。人工智慧與數位時代下的媒體與資訊素養。王維菁、林玉鵬、王俐容主編《AI時代的數位傳播素養教育》,頁41-53。台北:五南出版社。
  • 黃俊儒,(2019/3)。當科學遇見大眾文化:為科學說個「好故事」。通識在線雜誌社編著《通識科學20講》,頁163-172。台北:開學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9/2)。激情搖滾吶喊之後:解析反核音樂的科技社會意涵。林文源、林宗德、楊谷洋、程惠芳主編《寫給青春世代的STS讀本1:直擊公民參與第一現場,揭開科技社會的矛盾真相》,頁244-265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• 黃俊儒,(2018/1)。流行文化中的科學:告訴我你看什麼科學,我就知道你活在怎麼樣的科技社會。林文源、楊谷洋、林宗德主編《科技社會人3》,頁80-89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• 黃俊儒,(2014/10):面對公民社會的大學媒體素養教育。陳炳宏、柯舜智、黃聿清主編《教學與學教:高等教育媒體素養教學參考手冊》,頁29-40 。台北: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出版中心。(具委員會審查)
  • 黃俊儒,(2014/3):「現代公民核心能力課程計畫」徵件觀察。陳恒安主編《課的解析》,頁264-277。台南: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、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。(具委員會審查)
  • 黃俊儒,(2014/3):一位通識教師應有的理念、實踐及認同。陳恒安主編《課的解析》,頁152-161。台南: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、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。(具委員會審查)
  • 黃俊儒,(2014/2):通識課程的教學策略:以行動與問題解決導向為例。陳恒安主編《課的反身》,頁186-197。台南: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、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。(具委員會審查)
  • 黃俊儒,(2013):跨素養的教育實踐 ─ 以「媒體素養」與「科學素養」為例。楊倍昌主編《大學轉骨方:在地觀察、行動與實踐》,頁213-224。台南:國立成功大學 醫學、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。
  • 黃俊儒,(2011):〈臺灣通識網介紹〉。黃俊儒、薛清江編《把理念帶進教室-通識教師實務錦囊》,頁309-316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1):〈適合了解科學不同面貌的八種影片類型〉。黃俊儒、薛清江編《把理念帶進教室-通識教師實務錦囊》,頁293-302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1):〈如何在通識課程中運用行動及問題導向的教學理念〉。黃俊儒、薛清江編《把理念帶進教室-通識教師實務錦囊》,頁209-216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1):〈如何透過教學計畫活化課程內涵〉。黃俊儒、薛清江編《把理念帶進教室-通識教師實務錦囊》,頁201-208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1):〈學生是科學記者-「科學新聞與生活」之通識作業設計〉。黃俊儒、薛清江編《把理念帶進教室-通識教師實務錦囊》,頁117-130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0):〈以科學新聞讀寫為基礎之通識課程設計初探〉。謝青龍與林明炤編《精粹中的博雅-經典、教育與經典教育》,頁471-506。台北:麗文文化。
  • 黃俊儒,(2010):〈建立未來公民的媒體/科學素養 ─ 以「科學、新聞與生活」課程為例〉。鄭博真與王靖婷編《大學教學新典範-向優良通識課程教師學習》,頁23-42。台南: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教學卓越中心。(8700)
  • 黃俊儒,(2005):《「從科學新聞到自然類通識教育:理論與實踐」論文集》。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。(未出版)
  • 黃俊儒,(2004):《人文精神》。弘光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。(「人與自然」篇,第一單元〈科技與浩劫〉與第三單元〈科技與社會〉)